第208章 绅不聊生_红楼:我是贾琏
久久小说网 > 红楼:我是贾琏 > 第208章 绅不聊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08章 绅不聊生

  遭遇夜袭后,贾琏变得越发的谨慎,每日行军不求快,但求稳。

  郧阳府山多林多,道路两旁的树砍的差不多了,灌木丛却长势喜人。

  白天还好点,晚上怎么办?要知道,当下郧阳最大的一股叛军是矿工的底子,会玩轰!

  这玩意除了硫磺不好弄,其他的完全可以就地取材。鬼知道这快两年的时间,到底攒了多少家当,能轰多少回?

  足足走了五日,贾琏才看到郧阳府城。看见城头上官军的旗帜,贾琏放心的同时也更为愤怒,这一路走量,竟然没有遇到官军,别的不说,这里乱了一年多,生产早就停了,当兵的吃什么,没吃的怎么打仗?后勤这帮人该杀啊!岳齐也有问题,竟不派兵护粮道。

  贾琏倒是带了一些粮食,但仅仅够这几百人吃半个月的,也就是说,十天后他也断粮了。

  见了岳齐,贾琏才知道误会了。

  “吴汉就擒后,贼遁入山中,粮道走白河口。”

  哎呀,大意了,白愤怒了。实在是自己忽略了,粮道只有万不得已的情况下,才会走陆路。如同南北朝时,高欢与宇文泰之间,围绕着黄河粮道的关键点,一个筑城,就给水道堵上了,另一个只能想想法子搞过去,双方来回的拉扯。

  “官兵军纪如何?招抚效果如何?”贾琏问的很直接,毕竟代表的是张廷恩。

  “此地长期存在匪患,不能根绝。官兵经常遇袭,情绪暴躁,很难克制。按照张相制定的策略,乱民只要下山,既往不咎。就目前来看,效果不佳,一共也没几个人下山。”

  随着岳齐的讲述,亲身经历的贾琏能听懂他的意思了。郧阳这地方山多,离开官道就会被袭击。官道还算安全的原因,大军砍树的结果。

  乱民中,最彪悍的一伙头目姓徐,本是矿工,只因矿上扣了工钱而反抗,却被抓进牢里。后来被乱民从牢里救出,因之素有威望,推为首领。

  好家伙,没做过牢的不好意思做造反头子是吧?

  贾琏说起路上的夜袭,岳齐顿时了然:“此丁达木那一伙贼人,此贼善用火攻。南下官兵,十天前,就被此贼夜间放火烧了一次,死了三个,伤了一百多。”

  提到这厮,岳齐咬牙切齿道:“此贼乃落地秀才,读过几本书。因为县学的廪米没有发下来,他去问了一下教喻,却被开除县学。一怒之下,上了山做贼。此贼和姓徐的不一样,他上山早几年,趁着民变的机会,手下几十号人壮大到近千人。徐头目那边还会种地,此贼的手下,只会抢劫,不事生产。”

  也就是说,目前一共两支造反的队伍最难弄,其他的零星散落,百十号人的队伍,不足为患。基本上是官兵去扫荡,他们就躲山沟里,你走了,他又回来了。

  岳齐一开始就是针对这些小股贼人,结果伤了几十个人,毛都没找到一根。

  然后又调转方向,去打徐头目,这厮有固定的山寨,目标明确嘛。结果自然是损兵折将,徐头目根据地形,弄了很多炸点,堆满鹅卵石,盖上土掩饰为土包,谁会注意呢?结果自然是靠近了就轰的一声。

  直接被炸死的不多,但伤的太多了。等打到山寨下面才发现,别说人了,鬼都没一个,早就跑了,气的岳齐放了一把火。十天前,岳齐去打丁达木,这一路上真是艰辛,陷阱无数,可谓五花八门,伤亡不大,就是疲惫不堪,顺利的占据了山寨,夜里睡觉火烧起来了。

  这仗打的叫一个窝囊,但岳齐还没法在军报上说的太细,不是用不起笔墨,因为丢人啊。

  休息了一夜,贾琏表示要去实地看看,岳齐死活给他拦着,绝对不能去。已经进入十月了,天干物燥的,一把火烧起来,跑都没地方跑。现阶段只能以官兵把守各路要点,堵住进山的道路,以四面围堵,八面张网之策,才能尽量的减少损失,最终消灭贼人。

  岳齐还拿出了一个方略给贾琏看,大意就是各省官兵四面围堵,严禁物资进山。并称:“吴汉被擒后,贼势已散,不足为虑。我等上奏陛下,讲明原因,陛下不会再催,只是围堵的话,需要的官兵不多,万余人足以,各地官府的压力也会变小很多。再者,根据山地特点,训练一支习惯在山区作战的小股部队,日常训练熟悉地形,到时候以小股对小股,反而能有奇效。”这份方略看下来,岳齐还是有东西的,很快就适应了战场需要。

  果然,万万不可小看古人,人家的专业领域,不是自己可以随意置喙的领域。

  “军事上应该没问题,但这仗关键在于地方治理上。只要百姓能有口吃的,都不会起来造反。我建议,派人统计无主土地,一律充公,租给百姓,一年免税,三年免租。只要百姓下山种地,发种子农具。再派干员一人坐镇郧阳,可期三年平此地。”

  岳齐听了倒是没意见,毕竟现在的郧阳府,只有官兵在,当官的全跑了,最近的官员在白河口,远一点在襄阳。比如湖北巡抚于人杰,就赖在襄阳,每天去拍张廷恩的马屁。

  两人一番商议后,制定了文武策略,快船顺汉水而下至襄阳。

  张廷恩看罢,立刻八百里加急,转送京师,并附上个人意见。

  【此策,难在地方官员选派,如用人不当,恐遭反噬。臣冒天下之大不韪,请各县设督邮。此职只有调查上报的权利。】

  言下之意,要不是地方官员不当人,也不会有郧阳民变。如今这个策略,一旦官府混蛋的话,山高皇帝远的郧阳,谁知道他收了多少租子装自己的口袋里?所以,龙禁尉派人在地方设点,监督官员吧。这帮读圣贤书的人,可都不是啥好鸟,皇帝一个看不到,他们就能折腾的民怨沸腾。

  这就是张廷恩出征后最大的感受,得加强监督了,苛政猛于虎啊。文官不靠谱,那就上特务吧。反正就得有人盯着他们,不然这帮官员能把朝廷折腾散架。

  这个建议,真就是背叛了立场,文官的立场,很遭恨的。

  这就好比严嵩和徐阶,两人都是首辅,都是贪官污吏。只因为严嵩对嘉靖惟命是从,徐阶该顶还是要顶一下的,前者在读书人心目中,就是背叛了立场,所以后来的人从史料于民间的戏曲中,看到的就是严嵩是贪官,是奸贼,徐阶嘛,甚至还有美名哩。

  这就是舆论的力量!

  可以说,张廷恩表示如果需要,我可以明奏的话,真就是把自己丢出去,不顾身后名了。

  贾琏人在郧阳,当然不知道具体情况,最近他倒是没怎么打仗了,也没上实地考察,就是在城里乡村之间到处游荡。带着家将们,像一个出游的书生,遇见百姓就聊几句。

  岳齐对此很满意,只要别来捣乱就行。至于安全问题,他真拦不住了,派兵护送被撵回来了。只能赶紧通知张廷恩,管管你的学生吧。

  三日之后,岳齐接到了张廷恩的回信,【百姓冬日无食充饥,为免生变,令贾琏为赈济大使,效仿南阳旧策,以工代赈。】

  所谓“湖广熟,天下足。”这句话不是开玩笑的,湖北很就是产粮大省,附近的河南也是。只要风调雨顺,这两个省真不会缺粮食。去年这两个省都是好年景,粮食是不缺的。

  相反的是,粮食价格居高不下,是人祸。

  张廷恩以招讨使的身份,发布了一道公文给各省,严令地方打击粮商囤积居奇,价格只要高出去年同期的一半以上,先罚款,如不改,再抓人。

  公文一发,四省顿时骂声一片。张廷恩可不惯着他们,直接再发一道公文:现在是招讨使的公文,如果不从,那下来的就是龙禁尉了。

  地方官员顿时都安生了,宁愿少挣点,也不愿意龙禁尉下来。

  这些官员都知道张廷恩是啥人,他真的做的出来。一些活的久的老人,想到当年各县都有所谓的督邮时的场景吧。本朝太祖制定政策,一大半都在太上皇年间给废掉了。

  别看这些官员动不动要恢复祖制,呵呵呵呵,谁愿意身边有眼睛总盯着呢?

  京城,承辉帝拿到了张廷恩的奏折后,震撼了一夜没怎么好睡。

  这不比贾琏站在宫门外说一句“不敢惜身”震撼的多了么?

  不过贾琏给出的对策,一旦在郧阳实行了,也是很遭地方士绅仇恨的。

  什么叫无主土地呢?法理上,全国的土地都是皇帝的,实际上除了几个皇庄,皇帝能说了算的土地比例很少。郧阳正在平乱,官府一张嘴,说你是无主的,你就是无主的。

  官员当然很爽了,将来去当县令和知府的官员,都得给贾琏磕一个。

  但这条策略,一旦用不好的话,士绅也是要闹翻天的。

  到时候,这帮人不造反,就是单纯地不停的弹劾,都能把贾琏淹死在口水的。皇帝要不要替他抗住压力呢?毕竟这个口子一开,今后天下官员都有例子了。到时候,地方上没有民乱的话,当地官员都敢主动制造民乱了。

  真不能高看这帮官员的节操,他们基本就没这玩意。

  这么讲吧,勒索百姓,哪有勒索士绅来的爽呢?

  承辉帝面临的压力不仅仅来自郧阳,还有两江。孙化贞在两江,闹出的动静一点都不比湖广这边的小。苏州知府被抓,松江知府被抓,太仓等地四个县令更干脆,直接斩了。

  苏州地方上的士绅鼓动百姓闹事,孙化贞直接派兵镇压,一口气抓了三百多欠税过千两的士绅。各地大牢都不够用了。孙化贞就一个要求,欠税必须缴清,不然就抓人。

  金陵地方上还算稳定,当地最大的权贵,自然是甄家。

  孙化贞到金陵,见都不带见甄家人的。但凡这家人求见,一律挡驾。

  来的次数多了,孙化贞让师爷去见了一面,当面训斥:甄家欠的亏空,不下百万两,想着如何还了没有?一句话给甄家老大气的面色发紫,当即掉头就走,转头就组织人弹劾孙化贞。老孙头是真的硬啊,特意让人买了一口薄棺材,就放在行辕内,特意放了话,今天死今天埋,不带等后天的。

  至于画外音,孙化贞要真死在金陵,承辉帝那是真有借口对在两江大开杀戒了。

  据说,现在外面的商人,有生意都不做了,京营官兵买不到菜。

  这个节骨眼善上,林如海跳了出来,组织盐丁,从扬州运咸菜到金陵、苏州、松江,大张旗鼓的,并要勒令林家人在苏州,不得与官府作对,否则大义灭亲。林家的大门,前脚被人用鸡蛋和烂菜叶埋了,后脚官兵就出动,又抓了百十号士绅。

  孙化贞的态度很坚决,我不针对平民百姓,就针对江南士绅。来吧,我就不信了。当年,蒙古人来了你们都跪的如此干脆,本朝得位之正,还能怕你们这些杂碎?

  江北巡抚上奏称:孙相于两江一日,民不聊生。

  承辉帝批了一句:绅不聊生,试问阁下,江北秋税何时运抵京师?

  贾琏人在武汉的时候,正是事情闹的最大的那会,偏偏贾琏走了,消息才到武汉。等贾琏到了郧阳,这地方的消息更为滞后。

  最终贾琏知道时,很生气的骂娘了:“阉贼,竟不告知实情。”

  按惯例,承辉帝开内阁会议,内阁人又少了一个,先说了贾琏的建议,这厮皮厚耐操,也是出名的混蛋,所以先拿他吸引火力。

  三位内阁大臣全都跳了起来,李清愤怒的表示,此暴政也。梁道远则痛心疾首,但行此策,天下必乱。孔照则表示,朝廷本有官田,为何要动这番心思呢?

  什么无主土地,冠冕堂皇的,你骗鬼呢。

  一旦批准了,整个郧阳的土地,但凡是块上田,都能给你变成无主的。那地方在打仗呢,消失个把士绅,那都不是什么大事。所以,坚决堵住这个口子,一点缝隙都不能开。

  承辉帝早有预料,所以一脸担忧的表示:“朕也觉得不可,郧阳民变,非天灾,实人祸也。一个月前,龙禁尉去了江西,江朝宗怕是已经被锁拿进京的途中了。”

  气氛,陡然一冷,三位阁臣瞬间情绪恢复了稳定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99txt.cc。久久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99txt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