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 大美陕北我来啦_火红年代,我在陕北当知青
久久小说网 > 火红年代,我在陕北当知青 > 第四章 大美陕北我来啦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四章 大美陕北我来啦

  “小川同志你是伤病员,还是我来吧!”

  半道截胡的人,是比叶小川低一级的的校友熊英。

  这是一位比李铁梅还铁的姑娘,身上有一把子好力气!

  草原雄鹰在天空翱翔。

  而这位来自四九城的熊英,则安安心心的在家里发育身体...没办法,她爸是鲜肉门市主任。

  杀猪匠出身熊英老爸,不太善于表达他对儿女的爱。

  于是肥汪汪的五花肉、香喷喷的剔骨肉,大家都嫌买回去太吃亏的猪蹄

  就成了他表达父爱的最佳方式。

  要说,熊英父亲这种做法也没错:别人一个月才5两7的猪肉定额供应,谁家大人小孩不馋?

  而自家的儿女却能实现吃肉自由...难道这份父爱,还不够油腻?

  何况这是一个以胖为荣、以红光满面、珠圆玉润为美的时代。

  有的吃,代表着有福份!

  尤其是在广大农村,胖嘟嘟的姑娘代表着人家的生活条件好、自留地肥沃,能生。

  抢手的很!

  现在熊英主动跑过来帮忙。

  这让叶小川感到多少有点不好意思:自己和熊英虽是校友,但平常根本就没什么交情。

  也就以前叶小川的后妈,曾厚着脸皮指使叶小川,托熊英帮忙买过2次“剔骨肉”。

  在这个时期,城市居民都是定量供应猪肉,数量少的可怜,一个月才5两7。

  困难时期还更少:一个月才3两2。

  由于肉食供应量特别稀少,当月的定额吃完了,就没了。

  谁也别想搞特殊。

  好在屠宰场给生猪开边口、门市上分割猪肉的时候,总会出现一些零零碎碎的肉渣肉沫。

  这种被称为“剔骨肉”的碎肉,则是不需要肉票的。

  ——它需要的是关系,是人情世故。

  所以这样算下来的话,叶小川的前身,其实还欠着人家熊英的人情。

  “愣着做什么?走啊。”

  熊英大大咧咧一摆手,“总算到了心心念念的陕北,咱去看看这片光荣的土地,究竟是一副怎样的壮阔画卷?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...哇!好期待啊...”

  这个时期。

  绝大多数人打小从课本上,从影视作品中经受了多年的熏陶。

  以至于一提到陕北的时候,大家伙儿的脑海中,不由自主的就会浮现出清澈蜿蜒的延河水、金光闪闪的宝塔山。

  枣园那座充满希望的大礼堂。

  所以这批刚刚踏上陕北土地的知青们,心中满是期盼。

  等到下了车。

  众人心里,对大美陕北那种期待已久的美好想象,顿时被现实给泼了一瓢冷水:

  破烂陈旧的站台布满了煤灰,等车的人衣衫朴素,面带菜色,大包小包就那么随意扔在地上,看上去脏兮兮的。

  站台遮阳棚下面吊着的白炽灯泡,足足有200W。

  但依旧显得昏暗无比的灯光照在人脸上,散发出一股股迷离的晕黄光泽,面目难辨。

  凌晨的火车站。

  除了暮气沉沉,就是寒冷刺骨。

  没有锣鼓喧天、彩旗飘舞的“热烈欢迎广大知识青年来陕北插队!”的欢迎场景。

  也没有拿着大喇叭的干部,早早等候在站台上吼:“去安塞插队的知青同志,往这边来!”

  “喂喂喂,到延长下乡的知青同志们,来我这里集合了啊!”

  没有,什么都没有。

  只有几只灰褐色的老鼠,顺着冰凉的铁轨,叽叽喳喳开溜

  只有最早下车的知青们,满身疲惫的簇拥着、搀扶着往出站口那边走。

  失望的人不止熊英一个。

  其中也有不少知青和熊英一样,当他们迈出火车车厢门的那一刻,各自不由楞在当场:

  咱们千里奔波,就这么,没声没响的,就...就到啦?

  咋搞的和贵子进村一样的:悄悄的来,敲锣打鼓、叽叽喳喳的不要?

  说好的,裹着白头巾、敲响安塞腰鼓的陕北汉子呢?

  那些穿着大红棉袄、脆生生唱着“山丹丹那个花开哟,红艳艳那个鲜”的陕北姑娘在哪呢?

  这咋和电影里的场景,不一样呢?

  见熊英和张海丽有点茫然。

  “走吧。”

  叶小川伸手,帮熊英扶着她背上的大包袱,“下乡的知青里面,我们已经属于第N批次了...别人哪还有多大的心劲,组织人力物力过来欢迎我们?”

  “这...”

  熊英有点迷惑,“我看画报上面,都是那种敲锣打鼓,欢天喜地欢迎知青到来的场面啊。”

  “因为那种情况少,所以才能上画报...要是普遍现象,那就不具备宣传价值不是?”

  叶小川一只手扶包袱,一只手提着网兜,跟随着人流往出站口走,“放弃你以前的固有认知吧!

  接下来出乎你意料的事情...多的是,你最好得有心理准备。”

  这位熊英姑娘,虽说长得很魁梧,但她没什么心机,简直单纯的像一张白纸。

  而前世身为农业周刊杂志主编的叶小川,自然知道一些,现在别人还不知道的东西。

  其实知青下乡,到了后期...那真是一言难尽,说不完个中曲折。

  叶小川考虑到熊英这人不错,加上张海丽也单纯。

  为了避免她们以后深入了解到了,插队生活的艰难困苦,以及生产队社员,对知青们的真实看法之后。

  从而造成张海丽,和熊英她们的心理落差太大,所以叶小川才隐晦的提醒她们一下下。

  到出站口验票。

  出站。

  绥得火车站前小小的广场上,此时已经被大雪覆盖。

  雪白一片。

  “哇,快看,大雪嗳!”

  “哇,好大的雪,太美了!”

  南方知青没见过大雪,眼前的景致让他们尤其觉得新鲜、兴奋。

  更有善演者,立马就开始了即兴演出:“啊!问苍茫大地,谁主沉浮?”

  “光荣的陕北老区,我们淮南知青,向您敬礼!”

  一犬吠影,百犬吠声。

  既然有人已经开了头,自有不甘示弱的后来者立马跟上:

  “陕北...魂牵梦萦的地方,今天,我们湘乡知青,终于投入了您的怀抱!”

  “啊!大美陕北啊,我们巴蜀知青,来了!”

  若是论吹牛,四九城的人没输过谁;要论专业表演,皇城根下的知青又岂会示弱?

  “噗通——”

  来自四九城的插队知青马璐,更是当场跪倒在地。

  只见她伸出双手,捧起地上的尘土和积雪。

  放在鼻尖,作痛哭流涕状,“啊...无数次,出现在我的梦里,无数次,向我发出声声召唤的黄土高原啊!

  这片让我朝思暮想、时时刻刻憧憬着,能让我为您贡献出,全部青春和热血的黄土地

  呜呜...今天,我终于踏上了这片热土,陕北母亲啊,您的女儿,看望您来了!”

  “咕咚——”

  知青们万般艰难的,齐齐咽下一口口水。

  先前,各自还在尽情抒发情怀的那批男女知青,如今看到马璐这声情并茂、泪流满面的模样。

  大家不由痴了

  没劲啊!

  先前所有人抒发胸臆的那片狂热劲,比起人家马璐来...不够看,根本不够看。

  唉

  这娘们儿,够狠!

  站前广场上花样百出,众人姿态各异。

  而此时的叶小川已经拽着张海丽、与另一位叫梁少平的男知青,共同扶着熊英飞快的往外跑!

  “等等啊小川哥,我还想看看广场上的雪人呢!”

  张海丽噘嘴,“都已经到地方了,着什么急嘛!”

  不着急?

  傻雕才不急!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99txt.cc。久久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99txt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